第86章 你这些能力,读书真能读出来?_三国:先生,你太爱学习了!
阅书小说网 > 三国:先生,你太爱学习了! > 第86章 你这些能力,读书真能读出来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6章 你这些能力,读书真能读出来?

  第86章你这些能力,读书真能读出来?

  “快快说来,”袁绍在主位上坐下,招呼逢纪在眼前来,两人相对而坐,差人在外以辛料香料煮茶以待。

  “先生稍作,待茶煮好之后,与我一同吃茶慢谈,如今进冬,不必忙碌于公务,可稍作些西矣。”

  袁绍说话平和沉稳,颇有厚实的魅力,令人听来极为舒适,而且他待人接物十分大气,从不吝啬钱财礼遇,是以士人多喜来拜会相谈。

  两人相对而坐,含笑而视。

  逢纪体偏富态,个头不算高,胡须叫长,眼角较小,面色红润,笑起来颇为慈和,交谈时让人有喜意。

  且,他是自南阳跟随而来的最初那几人之一,除逢纪之外,还有许攸。

  初到冀州时候,凭借的就是逢纪的智谋而立足,所以一直以来颇为重用,两人秉烛夜谈的次数也不算少。

  彼此是稍有情谊的主臣。

  “先生,知我心忧之处?”

  袁绍面带微笑,开门见山的问道。

  “自然,略能思量一二,”逢纪乐呵呵的笑着,谦虚道:“明公在北,建树颇多,如今正是当乘胜追击的时候,所得城池、辎重,皆是远超他人。”

  “如此优势,多少诸侯可望而不可及也,数年之后定能成就伟岸之业,只是,现在袁术如此书信,实际上便暗示明公,态势不同往日矣。”

  “曹操在一年之内,壮大至此,周边诸侯莫不能敌,当引为劲敌以灭,不过,他当初未曾渡河而跟随明公,其实便也占黄河以南发展,那时我们就已商讨过,会及如此。”

  “并无二致,只是他成功了而已。”

  逢纪笑着,表情还是很悠然自得,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难临头,也没有如袁术信中所说,当引起重视。

  袁绍听闻这话,也是深以为然的点头,慢慢的坐得悠然,成竹在胸耳。

  “说得对!”袁绍当即笑道,“先生之言,茅塞顿开呀。”

  “曹孟德不过是达成其略而已,并非是夺得大略,而我何尝不是?”

  冀州一地,就已经足以比肩徐、兖两地,何愁也。

  逢纪笑道:“故而,在下认为,这是袁术远交近攻之略,想邀明公,以费心南面,如此一来可以阻隔明公取北地,拖延壮大之势。”

  “二来,可令威胁曹操之后方,令其分兵,这样一来,他便能够尽攻曹操之兖州,但……”

  逢纪说到这,稍稍停顿思索了一下,有些话似乎不好说出口来。

  袁绍顿时追问,“先生快说。”

  “但是什么?如今在我屋内,无他人在场,出君之口,入我之耳,无需顾虑。”

  逢纪装作惭愧低了低头,笑道:“其实,在下猜测袁术也非是为了与明公一起南北夹击,方才写此书信。”

  “在下得探报,在匡亭时候袁术已为曹操大败,驱赶数百里至扬州躲避,杀袁遗方才稳固地位,和明公乃是有嫌隙的。”

  “他应当,是驱使明公与曹操先写相斗,好抽身去夺刘繇,再下江东之地,可领江东诸多英豪士族相随,若是可成,袁术当占据南部近乎所有水乡,何等可怕?”

  “那时候,他的势力才是不下于明公也,而曹操虽近年有勇,但若明公为山,后将军为水,则曹操居于山水夹缝之中,赖以存活只盼山不倾覆,水不洪涝而已。”

  袁绍上身微微仰起,舒适的在坐榻上挪动了些许,脸上多有沉思之色。

  此言,妙哉。

  此局势已一眼可见清朗。

  袁术驱此书信,一为讲和也,二则也是为了能离间和我曹操的关系。

  如今大家关系虽然微妙,但是却也不是到撕破脸皮的时候。

  当初讨董众联盟者,如今割据一方,明为平贼扶汉,实则是占据地盘发展壮大,坐拥土地图称诸侯。

  而汉帝,可还困在长安囹圄之中。

  如何能兴兵内战邪?!

  袁绍深思熟虑之下,对当下局势已经颇有决断,“不理袁术便是,回他一封书信,只与其稳固关系。”

  结果这话刚说完,逢纪就连忙摆手,颇为恳切的立身拱手,言道:“不,在下是认为,这书信既然是送达了明公之前,当然也会透漏于曹氏,那么曹操虽然不知明公心意,肯定也会有所防范,兴兵囤于濮阳也。”

  “这样一来,这态势不就紧张了吗?我军边境,就算不攻南面,那也要防范夏侯惇自东郡反守为攻。”

  “说得好啊!”

  袁绍感慨了一句,其实他也是这么想的,依照自己对这位族弟的了解,其名之下无名士相随,得了无数贼寇之后,唯有迅速扩张,岂有缓慢内治之理?

  在扩张兴战之余,才能将手里数十万的杂兵,蜕变为精兵,同时以战养战,掠夺而得给养与辎重。

  这个时候,他就需要后方安稳了,袁术害怕曹操扩张之后,不敢渡河攻北而南下向扬州,取他袁术的领土。

  最好的方式,便是让袁绍防备曹操壮大,以此掀起两家相斗,将北地搅乱,他好坐收渔翁之利,取扬州、江东诸地,在南称霸。

  袁绍懂得其心,但逢纪一句话,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,这封书信虽然是写给自己的,但是消息很可能也送给了曹操。

  “先生,到底是何意,就明说便是,”袁绍转念一想,脑海中浮现了逢纪来找自己前想要进言的说法,当即苦笑起来,“若有对策,尽管说。”

  逢纪轻抚胡须,顿了一顿,道:“此前,济北相鲍信不是托友人在寻姻配门庭,为那救了他性命的郭谊来讨娶一妻,最终找到的乃是我冀州中山无极甄氏之女吗。”

  “此事,我记得明公似乎回绝了鲍信,并且痛骂之,不如再以此事为引,示好于曹操,以表达明公交好之心,如何?”

  “呃,这……”袁绍眼眸忽动,十分迟疑,这件事很难办到,他的二子袁熙,与那甄氏之女,已经几乎要定亲了。

  虽说还没有成礼,但已经答应了儿子,若是让与鲍信去交好,折损颜面不说,还会让人嗤笑。

  “先生,这或许办不到?”袁绍直截了当的告知了逢纪,并且面色颇为坚定。

  “哦?”逢纪疑惑不解,抬手愣住,不甘心再问道:“这是为何?明公当初赏赐我等跟随谋士,也是从不吝啬,出手大方,恩义有加,何故现在又舍不得了?”

  袁绍冷笑之中露出了一些轻慢之意,“予诸位当然无妨,但那郭谊,我在书信鲍信时候已经唾骂数次,难道要我向此出身卑鄙的小辈示好拉拢,不如我亲自写一封书信告知曹孟德便是了。”

  “也是,”逢纪微微点头,“若是明公还能直接与曹公相谈,那倒是方便许多,是在下多虑了。”

  他抱了抱拳,起身欲走,但走之前还是微笑着向袁绍解释道:“郭孟誉,现在可不是出身卑鄙之人,在下正是知晓此事后,才听友人相劝,想来做个说客,但,明公乃是天下之主,考量自可不必顾虑过甚。”

  袁绍愣了愣,“先生且慢。”

  他叫住了逢纪,什么叫不是卑鄙之人?这人我从未听闻过,只是他救了鲍信一命,他要报答而已。

  算门第,他鲍信也只是泰山众里颇有名气的豪雄,攀上了何进而起家,与我袁氏相距甚远。

  郭谊本身是颍川郭氏旁脉郎,和郭图也是同族,但根本不同亲,他怎么看都是一白身耳。

  哪怕郭氏愿意举荐他起来,壮族内声望,也不够资格来与袁氏相比较,怎么你还为了友人,愿意颠倒是非了?

  袁绍这时候才明白,这老小子今日到此,是来帮人做说客,想来还是鲍信托付友人不断求到他处。

  当年在洛阳,许攸举事失败后,相聚时也曾认识鲍信这等英雄人物,讨董联盟时,鲍信也是第四镇将军,一同举兵共事。

  所以欠下他人情的文武不少,加上鲍信为人慷慨,又是英雄豪士,这些年除贼平乱颇有功绩,刘岱死后,在兖州除却曹操之外,便是以他为雄。

  倒是也并不奇怪。

  听闻这话,逢纪又淡笑着跪坐了下来,对袁绍拱手道:“这郭谊,除却现在身份为兖州别驾之外,最近有传言,其乃是当初三公之一,荀爽唯一的弟子,在汉滨三年,将所学几乎全部倾囊相授。”

  “所以,他和颍川荀氏的关系,较为密切,有此等身份做门第,郭谊也可跻身名流之列,再加之,据报此人在今年兖州、豫州、关中等地大旱,且蝗灾四起的时候,力挽狂澜而平定蝗灾,对百姓有极大的功绩。”

  “又有救曹氏老太尉、鲍信等人的功绩在身,他日后的地位必定极其重要,所以才会被曹操请为别驾。”

  这番消息,袁绍平日里肯定不会关心,此时忽然闻之,竟然觉得很是惊奇,因为在去年听这人的零散消息时,他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罢了。

  现在听来,好似声名鹊起了?!

  “照你这么说,这郭谊已经是曹操身边颇为重要的谋士?”

  袁绍略有不确定的说道。

  逢纪笑而不答,先吃了一口茶,又再端坐正身,收起笑容平淡的道:“何止是颇为重要?此人已经足以和荀文若、戏志才等相提并论,若是没有他的话,曹操这一两年内岂能有如此功绩。”

  “明公稳住他与曹操,示恩情与之,如此不光可以免其憎恨,稳住曹操心思,同时还能让他感激涕零,便能引其攻打南面袁术,不断耗损兖、徐两州之军力。”

  “如此,两全之法也,待我们收取幽州,兖州和扬州刚分胜负也,那时岂非是坐收渔翁之利?”

  “哼哼,”袁绍冷冷的笑了两声,但是表情已经没有那么拒绝了,自家的儿子虽然有意,但看他那意思也并非一定不可。

  本地的士族要拉拢,本就不只是这一条路那么简单,既然鲍信一直热衷于还此恩情,那不如做个顺水人情。

  “明白了,多谢先生今日一言,却不知先生是替何人来做此说客,想要促成此事?”

  袁绍虽说不想追问得那么紧,但还是忍不住好奇。

  逢纪苦涩的摇头笑了起来,几次拱手好似在作揖,这动作就好像是笑求袁绍放过,不要怪罪太紧一般,“明公,此乃是沛国相陈圭所请,据说又是其子陈登请拜,方才如此。”

  “陈氏?”袁绍倒是知道陈圭,也是一方名士,而且徐州陈氏当年可是三公士族,家学渊源。

  却不知他们怎么也拉进来了。

  “我再想想,先生且等我消息。”

  “明公英明,”逢纪长舒一口气,暗暗点头,他明白自己主公知晓如何取舍,自然也会多有考虑,那么就不需要再多言了。

  自家主公在英明的时候,无人能及也,特别是当年初到冀州,满是困境时,几乎于逆境中翻身而得冀州,每一次决断都是极为英明。

  无论是内治、任人、还是军政都是如此。

  “在下告退。”

  ……

  兖州东郡。

  冬日降临后,郭谊也早早考察田间完毕。

  这些时日自乡间走访百姓回来,问询了各地村民如今水产、田况以及养殖之事,大致对东郡各县的民情,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猜测。

  当然,也将地图大致记在心头,回来即教诸葛亮如何画图,活用许多标注与注明几处重要地点。

  光是画这些地图,就花费了十二日夜。

  期间一同习武,也不断绝。

  勤奋刻苦,让诸葛亮也慢慢习惯上了这样的日子,颇有天资的他,不光是学识,连同身手也在飞速进步。

  郭谊的府邸之中,正堂上一张布匹摊开于案牍,郭谊、典韦、诸葛亮都是凑在此前,以油灯细看。

  “你看,此处若是能下移,就可以将犂的着力点降低,将原本直辕、长辕改为曲辕、短辕,并在辕头这里,装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。”

  “如此一来,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,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,操作灵活,节省人力和畜力。”

  郭谊敲了敲桌案,将油灯正放在了桌案上,斩钉截铁的道:“找一批工匠做出来,然后在郡内先推行,等待来年春耕时,便可使用。”

  诸葛亮眼前视线一黑,但却还是很迷茫。

  他看清了这曲辕犁上画出来的十一个部件,同时也明白较之前的直犁多了两个部件,一下就将用力点下移。

  如此,耕牛和人力用力都可以更为省力。

  这是,十二日的成果。

  和老师一同深入乡间,到屯民所在的集住地里一同学习直犁结构后,专研了数日夜之后,然后就得出了这张图纸的设计。

  “老师,学生想再确认一下,这就是伱说的,读书百遍其义自见。”

  “您在懂得经学、军略、内治、水利、舞蹈、音律,且每夜习武还能锻打自己兵刃的同时,还能制作农具吗?”

  郭谊愣了愣,思索一下道:“不一定,但是多读书,多思考,肯定是有好处的,而且什么书都看,可以挑战自己的极限。”

  “你什么都会,以后出去诸事皆可做,别人若是惊讶时,你就说一句略懂,如此是不是谦虚之中,带有些许炫耀之意?”

  诸葛亮眼眸猛颤,有道理啊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sbook.cc。阅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ysbook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